(1)高强度发光,阳光折射下,可将屏幕表面内容高清呈现在可视范围内。
[4] (2)灰度控制级别高。
可利用1024~4096级灰度控制清晰逼真的显示出16.7M以上的颜色,画面立体感。
[4] (3)驱动功率大,扫描方式以静态锁存为主,保障高强度亮光。
[4] (4)为播放效果的佳性,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可通自动调节功能合理控制光亮。
[4] (5)电路集成主要借助大规模进口装置,提升运行的可靠性,有利于进行维修调试工作。
[4] (6)利用现代化数字处理技术处理视频,对扫描主要选择技术分布的方式,设计呈现模块化、采用静态恒流驱动,自动化调节光亮,进而实现画面的高保真性、无重影幌动,提升影像画面的清晰程度。
[4] (7)信息显示种类丰富如图标、视频、文字、动画、图片等,并且现实形式多样,如联网、远程现实等,常见色彩与工艺的结合。
配有全彩显示屏,引进更为的LED进口管芯,使得屏幕成像高清、色彩均匀、耗功较小,屏体轻便、屏层较薄、广域视角,因此其出现故障几率小、便于维修养护。
改变电流可以变色,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,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,实现红黄绿蓝橙多色发光。
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,随着电流的增加,可以依次变为橙色,黄色,后为绿色。
LED的价格比较昂贵,较之于白炽灯,一只LED的价格就可以与几只白炽灯的价格相当,而通常每组信号灯需由上300~500只二极管构成。
早应用半导体P-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。
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,发红光(λp=650nm),在驱动电流为20 毫安时,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,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.1流明/瓦。
70年代中期,引入元素In和N,使LED产生绿光(λp=555nm),黄光(λp=590nm)和橙光(λp=610nm),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/瓦。
90年代初,发红光、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、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,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。
在2000年,前者做成的LED在红、橙区(λp=615nm)的光效达到100流明/瓦,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(λp=530nm)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/瓦。
联系时,请说在99同城网看到的,谢谢!